1945年9月,毛主席和党中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作出决策,决定派陈云同志前往东北执行重要任务。18日,陈云从锦州乘火车顺利抵达沈阳。当时的沈阳已经处于苏联红军的占领之下,尽管如此,陈云仍然必须与苏联军队进行必要的接洽。没想到,当驻沈阳的苏联红军司令得知陈云没有佩带军衔时,他轻蔑地摇了摇头,并指示相关人员仅需和陈云打个招呼就好。然而,当陈云拿出中央军委专门为他颁发的中将任命书,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,且身为中将时,苏军司令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。司令随即亲自下楼会见陈云,并与他商讨了相关事务。那么,为什么陈云如此从容地应对这一突发状况?这其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深意? 抗日战争胜利后,毛主席和党中央深刻认识到,东北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,也是日后能否稳住国家局势的关键所在。东北地理位置优越,既靠近苏联股票配资导航网站,又拥有丰富的工业基础,这对即将爆发的内战格局至关重要。因此,党中央决策尽快抢占东北,并着手在这里建立根据地。为了确保在东北的成功开展工作,党中央决定派遣2万名干部入驻,同时组织10万大军及100个团架子级别的指挥员。 如此庞大的队伍显然需要一个高效的领导和指挥体系,因此,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,并组建东北民主联军,以便更好地协调军地工作,并与苏军保持密切联系。在这项工作中,陈云被纳入东北局领导班子。与此同时,党中央在与陈云等同志的谈话中,考虑到与苏联的沟通问题,做出了一个特殊决策——为这些领导同志授予军衔。考虑到苏联军队已经实行军衔制,而我军尚未实行军衔制度,特别是东北局的同志多未在部队服役,党中央希望通过这一举措,避免在与苏军接洽时产生不便。
展开剩余54%发布于:天津市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